浅谈“双减”背景下小长假作业设计的实践与创新 天天报道

2023-06-30 14:39:33 来源:文档网

浅谈“双减”背景下小长假作业设计的实践与创新

长假的作业设计首先要整合,不能让作业之间无关联,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是完成作业的机器,十分被动,没有培养真实的能力和素养。以下是达达文档网分享的内容,欢迎阅读与借鉴。

一、“双减”背景下作业布置的特性与功效

在作业领域的“双减”,应该是减少作业时间,减免无效作业。让学生在有效的作业环境中,高效地完成作业。同时,还要获得“双增”,增强完成作业的能力,增加完成作业的兴趣。因此,对于作业设计的要求更加高,作业必须要文质兼美。


(资料图片)

1.在真实而复杂的情境中,让学生主动探索

长假的作业设计首先要整合,不能让作业之间无关联,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是完成作业的机器,十分被动,没有培养真实的能力和素养。其次要有序列,要考虑到作业本身是发展变化的,不能在单一维度或者单一思维中重复,要作业变得立体。第三是要有阶层性,不同的学生对于这份作业都能去完成,虽然完成的效果不一样,但是在最终的评价机制里都能对他们的学习过程给予认可,这应该是完成作业的真正意义。

要具备以上三种特性的作业,必须把作业发生在一个真实而复杂的情境中,让学生对作业有感。学生可以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和学习经验主动去探索,而这个探索的过程是能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不是简单的做题,而是在任务驱动下,把做题变成一种实践,把读题变成一种思考,把书写变成一种收获。那么,这个作业的过程就会变得流畅,不论是在思维上,还是在时间上,学生都不会觉得冗长而枯燥了。

2.在具体而直观的指导下,让认知走向高阶

作业有了真实而复杂的情境后,教师并不是直接从作业中抽离出来,而是要隐藏在作业中,成为学生“背后”的那个人。所以每一个作业任务的布置,教师都要为学生搭建有效的支架,让学生知道从何下手。当然,支架的设计也存在不同的功效。在任务布置阶段,教师要为学生设计明确任务的支架,因为情境具有复杂性,支架作用可以让学生初步理清楚自己要完成哪些任务;在完成多个任务阶段,每个任务本身要有指明方向或者是启发思维的支架,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有自我的创新和发展;在单个任务之间,需要存在一些过渡的支架,让任务存在一些序列性,从而让学生在完成这个作业的过程中,思维不断的得到提升,从而走向高阶。在反馈阶段,支架则是指引学生根据自己所长或者是兴趣,避重就轻,将自己最好的实力展现出来。

当然,教师的指导是要为学生留有空间,而不是经过教师指导后,所有学生的思维都变得整齐划一了,那这样的指导又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过度指导。所以,指导是为了让学生对任务更明确,认知更高阶、更多元。

3.在客观而全面的评价里,让育人实现全面

作业的初级属性是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语言文字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终极属性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自我的提升,借助语言文字获得精神的涵养。好的作业设计必须要有评价保驾护航,在评价中让学生不断自我完善,让评价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从而获得作业自信。

所以,评价是让不同的学生在适切的学习路径中,培养自己的核心素养。每一份作业的深度和难度并不是成正相关的,因此评价的指向并不是只指向结果,更多的是要指向整个作业的过程,让作业的思维可视化。简而言之,作业效果不再只是和别人比,更多的是和以往的自己比。在评价的助力下,自我认识得到逐渐的完善,让作业思维从浅层次逐渐走向高层次,这就是评价对于学生个体的作用。而评价对于群体学生而言,主要是为了让育人更加全面,不同的学生在评价机制中可以各取所需,或得到认可、或得到启发、或得到提升空间,从而使得每一次评价对实践的效果达到锦上添花的意义。

二、“新”小长假作业布置的实践与创新

基于以上的思考和反思,进行了“国庆七天小长假”的做作业设计。该作业的设计是基于三个原则:作业内部具有统整性、阶层性,作业过程有支架性、指导性,作业评价有同步性、多元性。

所以,这个国庆的作业设计的一个具有实践性的项目式学习。以一份关于自制西湖的旅行地图为起点,以完成一份“爱满xx的项目投标书”为终点,以“寄出爱的明信片”为项目初级评价,以探究名著人物与主题、进行各类文体创作(游记、诗歌、散文、墓志铭、新闻采访、书信),实践多元基础能力(练字、旁批、对联、命名、名言、诗句积累),提升自我美育美德为(拍照、明信片选择、投标书封面设计)载体,最终完成一份属于自己的思维实践和活动实践的国庆作业。

1.以“菜单”模式,鼓励学生在自主选择中实践

学生作业的起点是在西湖旅行地图的指引下,以自己的兴趣点为导向,进行自由选择。这些景点都是出自九上语文课本中的内容,有课本中的作家、人物,《水浒传》中人事与xx有关的景点,综合性学习“自强不息”“走进小说”等。如湖心亭(国)、中山公园的鲁迅雕像(庆)、白居易纪念馆(国)、xx图书馆古籍部(度)、岳庙(庆)、武松墓(欢)、林徽因纪念碑(庆)、苏东坡纪念馆(国)、于谦故居(庆)、南山书屋(度)、涌金门的张顺归神(欢)、陆游故居(国)、纯真年代书吧(度)、水浒文化馆(欢)、六和钟声(欢)等。选择这些景点的过程类似于日常看着菜单点菜的过程,不同的人选择的菜品不一样,但是最终都能吃饱吃好。所以,学生可以自由的选择4至6个景点,每个景点后面分别带有“欢度国庆”这四个字其中的一个字,在自由选择的基础上,这些景点最终要组成“欢度国庆”字样。

而这四个字的背后,各对应一个任务,也是组成投标书的的文字素材和图片素材。具体任务如下:“欢”是“热血水浒看xx”,任务是探究水浒人物与xx的渊源;“度”是“诗情画意品xx”,任务是到达一个有诗意的地方,如到书店看书或者感受氛围;“国”是“书中人物在xx”,任务是完成九上课本中的古人如白居易、苏轼、张岱等作品和思想的探究;“庆”是“自强不息赞xx”,是参观有自强不息元素的地方,完成相关任务。

整个作业的完成过程,从开始到实践到最后的反馈、评价,学生都一个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任务伊始,学生可以自由的选择景点,甚至可以根据四个主题再去自己开拓合适的景点。学生可以以家距离的远近、自己对于这个地方或者人物熟悉与否、景点与景点之间的距离等弹性选择,这是一种内容选择的自由。“欢”“度”“国”“庆”这个任务的选择,大路径是相似的,但是在具体能力点对应的表现形式可以是自由的,比如学生到了书店后,可以选择看书、也可以选择观察,虽然最终都是以写作的形式来呈现,但是文体则多元自由,如读后感、议论文、游记、散文等都是可以选择的范围,这是实现路径的自由。再到最后,学生要根据之前的素材,设计完成《爱满杭城投标书》,整个设计的过程学生可以根据的自己特长进行创作,体现自己的美育素养,这是小结反馈的自由。完成《爱满杭城投标书》,学生要选择一位朋友或家人,寄出一张明信片,告知自己国庆所做的事情,并且请他关于自己国庆作品给予指导,这是评价修改的自由。

所以,长假作业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在自如的作业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业潜能,这是作业设计赋予学生的快乐,这更是真实实践产生的收益。

2.以“可视”思维,引导学生在不同过程中提升

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是可以让学生的“思维”逐步得到显现,而这种显现是在教师为学生搭建的支架上得到实现的。为什么要让思维可视?一是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有条理,通过外显使其变得更加清晰;二是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的能力,让大脑中的东西更有组织性和序列性;三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得思维变得更加灵活和开放。当然,思维可视化有很多表现形式,借用长假作业中的其中一个子任务来展示思维可视化的意义。

“欢”主题任务:热血水浒看xx。[活动一]绘制旅游路线。你请在地图上选择一个和“水浒”人物有关的景点。绘制一张从学校到该地的出行图,并写一段文字告诉你爸爸该如何到达。达到后,拍摄一张照片,最终用于你的《项目招标书》。[活动二]传播水浒经典。寻访一个与水浒有关的xx景点,介绍在这里发生的英雄故事,分析人物形象。具体要求:寻找一处与水浒有关的景点;了解景点由来及历史;建构一个模型(如思维导图、鱼骨图、矩阵图等),对人物塑造进行探究介绍,可以从着装、武器、性格、历史原型等着手。[活动三]探究水浒主题。根据历史知识,探究水浒创作的背景和意义。

这个“欢”的任务有两处地方是能够显示学生的思维的可视化的。第一处是活动一中的绘制出行图,并且将前往的途径告诉爸爸。学生需要将看到的地图上的信息转化为自己出行图上的内容,并且要进行筛选重组;同时要把自己的绘制的图用合适的语言告诉爸爸,这个转化的过程,也可以去验证学生的可视化思维和口语表达之间是否契合;当然,对于能力比较弱的学生,这个转述的过程可以先进行书面书写,而后再进行表达,这也是口语交际能力的一种提升。这个任务是指向比较简单的思维可视化,主要是一种单项思维,因此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都是能完成的,毕竟这第一个热身的任务。

第二个思维可视是活动二,学生在游览了相关的水浒景点后,要结合自己的参观所得、自己的阅读经验和原著介绍,将其融会贯通才能将这些信息进行二次组合,再借助自己擅长的模型,将水浒中的人物进行展示介绍,而这个建构模型的过程就是思维可视化的过程,同时也是思维再加工的过程。大多数的学生喜欢选择的思维导图来展示人物塑造的过程,而且人物相关的角度是并列样式的,可见学生的思维还是处于平行式,没有发现彼此的关联,但是至少是清晰有条理的。小部分同学选择的是矩阵图,这些同学在选择的同时就是已经展示了他们的思维是考虑到因素之间的“成对”的关系,这个思维已经是比较成熟与高阶了。如学生通过矩阵图分析着装和武器、性格和武器、着装和性格之间的共同关系作用于武松的人物塑造,这个成对比较的概念就是选用矩阵图的最大的好处。还有一部分学生选择了鱼骨图,同样也是让思维可视化了的吗,学生借助鱼骨,呈现了各种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由浅到深,同样也是体现了学生在分析时的思维深度。

3.以“自选”评价,帮助学生在多种体验中建构

评价是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起到保驾护航和引领突破的作用。从时间段看,可以分为评价先行、同步评价和成果评价。从评价效果而言,可以分为明确任务、具体指导、肯定过程等。从评价的主体而言,可以是师生、师生、家长社会、网络媒体、人工智能等。

从表一的评价设计中可以看出,不同水平的学生能力虽然不同,但是评价的方式不再是传统形式上的唯分数论,而是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实际需求去进行前期评价,可以是星级制进行简单量化,留言来进行鼓励式评价,或其他形式如微信朋友圈点赞等氛围式评价。评价形式多元化后,创作主体收到的意见会更加的全面,同时得到的认可也会更丰富,从而更好地激发作业的兴趣,提升作业的兴趣,改善作业的效果。

因此,一项作业的设计,教师要时刻考虑评价的意义和效果,只有合适及时地评价,才能帮助学生不断的完成、完善自己的思维和实践;而且不同评价主体由于视角的不同,能让创作收到更客观、全面的意见,这就是让作业真实发生,拥有过程的最好的保障。

标签:

最新内容